公司新闻
Company News
服装、礼仪、配饰 古装热播剧“撩”起传统美学热
服装、礼仪、配饰、建筑、场景等都成热门话题
古装热播剧“撩”起传统美学热
《庆余年》《大明风华》《鹤唳华亭》,三部古装剧在岁末掀起一股热潮,人们热议的不只是剧情,还有“颜值”。“颜值”讨论的不是演员,而是服装、道具、建筑、场景、礼仪……影视剧里的传统美学紧紧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根植于传统文化,用基于流行的目光去发现和重构源自中华传统的文化元素,影视剧“唤醒”传统美学,与当下发生更紧密的关联,也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与传统文化贴得更近。 
传统元素“美翻”,“高颜值”影视剧刷屏 
“《大明风华》里的头饰美翻了。”“《鹤唳华亭》又精致又高级。”“《庆余年》的布景也太精致了吧!”……这段时间,你的微博、朋友圈是否在被这些讨论刷屏?一部部制作精良、美轮美奂的古装剧,让传统的服装、道具、建筑、场景、礼仪等鲜活呈现在观众面前,让尘封的历史焕发新的风采。 
最近热播的这几部剧只是近些年中国影视剧与传统文化结合的一个缩影。从《琅琊榜》开始,《绣春刀》《军师联盟》《延禧攻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长安十二时辰》《陈情令》……一部又一部“高颜值”影视剧,一部又一部爆款,频频给观众带来惊喜。
《琅琊榜》播出时,不少观众花费大量心血,对剧中的专有名词、礼仪、服饰、特效、构图进行庖丁解牛般细致的分析。《军师联盟》营造的场景达1000多个,道具上百万件,所有服装6000多套,在服道化上的投入可以说是不计成本。《延禧攻略》让“莫迪兰色”成为流行时尚,剧中质感高级的服装和精美细巧的饰品,都是请传统匠人手工制作而成,融入了绒花、手推绣、珠绣等多种传统技艺。《长安十二时辰》完美还原大唐盛景,评分至今居高不下。《庆余年》中所构筑的世界虽然在现实中并不存在,但剧中庆国、北齐、东夷城等都能依稀在历史上找到原型。就连该剧的手游都“一脉相承”地将精致进行到底。 
在传统文化与当下生活中找到结合点 
用影视化的手段,在传统文化与当下生活中找到结合点,让观众产生“共情”,是这些剧目大获成功的关键点之一。 
《庆余年》很多观众一开始都是当历史剧来看的,看着看着突然发现“原来这剧是来搞笑的”。拥有现代人灵魂的男主角范闲,在古代面临重重危机却又因文化、观念的碰撞笑料不断。《大明风华》虽是明朝故事,却让观众看到了“老朱家的日常”,看到了中国式家庭的缩影。此外,《军师联盟》中司马懿的“妻管严”模式、《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对婚恋观的探讨,都让人“看着古代的故事,想到了现代的自己”。 
互联网时代,年轻人善于使用网络工具,对影视剧进行二次创作,让这些“高颜值”影视剧有了更强大的话题延伸度与传播度。网友“一目”发帖“看剧学装修”,将自己的新家设计成新中式风,效果图一晒出来,跟帖者众多,直呼“美哭了”。年轻人聚集的视频网站B站,每天都能收到各种投稿视频,对热播“高颜值”影视剧片段进行重新剪辑,有搞笑的、有逐帧分析的、有重新解读的……每一次点击,都让传统文化离人们更近一步。 
影视作品不能替代严谨史料
这些“高颜值”影视剧“盘活”历史文化资源,“唤醒”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激活传统美学在当下的表达,也免不了要面对“是否与历史符合”的争议、面对观众的“挑刺”。 
“有人关注就是好事,不管是批评还是质疑我们都欢迎。这一定比乏人问津强。”参与制作了多部古装影视剧的资深从业人员王芳对记者表示,只要能引发观众对传统文化的一丝丝兴趣,一部作品就算有可取之处。 
在多数专家学者看来,影视作品并不能替代严谨的文化历史资料,其更大的功能是激发观众对历史、民俗、传统文化的兴趣,进而自发地翻阅历史,通过史料进一步研究学习,把优秀传统文化最核心的东西传承下去。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赵翌说:“创作者需要把握好真实历史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度,观众对影视作品也大可不必过分吹毛求疵,可以保持相对开放、包容的态度,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平等对话和交流的平台,积极拥抱传统和当下。” 

其他新闻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0826-2203300
公司名称夏末卡通人偶服装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四川 广安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17 夏末卡通人偶服装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2-2017 夏末卡通人偶服装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0826-2203300  公司地址四川 广安